在T/QGCML 2993-2024标准指导下,本文探讨了原位微生物膜法在水质生化需氧量(BOD)测定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该方法在水质监测中的优势与可行性,为水质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速,水环境问题愈发突出,水质生化需氧量(BOD)作为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其测定方法的研究与优化对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T/QGCML 2993-2024标准是我国最新发布的关于水质生化需氧量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原位微生物膜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测定技术,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本文旨在深入探讨T/QGCML 2993-2024标准下水质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原位微生物膜法。
原位微生物膜法概述
原位微生物膜法是一种基于微生物膜生物降解原理的水质生化需氧量测定技术,该方法通过将微生物膜固定在反应器中,使其与待测水样直接接触,从而实现水样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原位微生物膜法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操作简便:原位微生物膜法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 测定速度快:原位微生物膜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测定,适用于实时监测。
- 精度高:原位微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可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 自动化程度高:原位微生物膜法可实现自动化操作,降低人工干预,提高测定效率。
原位微生物膜法的原理及装置
原理
原位微生物膜法基于微生物膜生物降解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 将微生物膜固定在反应器中,使其与待测水样直接接触。
- 水样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产生二氧化碳、水、盐、硫酸盐等无机物。
- 通过测定反应器中微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速率,计算出水样中的生化需氧量。
装置
原位微生物膜法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 反应器:用于固定微生物膜,使微生物膜与待测水样直接接触。
- 传感器:用于测定微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速率。
-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反应器中的温度、pH值等条件,确保微生物膜的正常生长和降解。
原位微生物膜法在T/QGCML 2993-2024标准中的应用
T/QGCML 2993-2024标准是我国最新颁布的水质生化需氧量测定标准,其中原位微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新型测定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 符合标准要求:原位微生物膜法符合T/QGCML 2993-2024标准的要求,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提高监测效率:原位微生物膜法可实现实时监测,提高水质监测效率。
- 降低成本:原位微生物膜法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可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 适应性强:原位微生物膜法适用于各种水质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原位微生物膜法作为一种新型水质生化需氧量测定技术,在T/QGCML 2993-2024标准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水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原位微生物膜法有望在水环境监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