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50/022-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解读》主要针对火锅底料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解读,从原料采购、加工工艺、包装储存等方面规范火锅底料生产,确保食品安全。
火锅,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火锅底料,作为火锅的灵魂所在,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为了规范火锅底料的生产与销售,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DBS50/022-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火锅底料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S50/022-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概述
DBS50/022-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是我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专门针对火锅底料的原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该标准于2014年正式发布,旨在提升火锅底料的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火锅底料生产要求
原料要求
火锅底料的生产必须选用新鲜、优质的原料,如牛油、猪油、辣椒、花椒、豆瓣酱等,所有原料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无杂质、无污染,为火锅底料的高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生产工艺要求
火锅底料的生产应遵循合理的生产工艺,包括炒制、熬制、冷却、包装等环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关键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添加剂使用要求
在火锅底料的生产过程中,可适量添加食用香料、防腐剂等添加剂,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使用,杜绝超量添加,确保食品安全。
生产设备要求
火锅底料生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生产设备需定期清洗、消毒,以保证产品质量。
火锅底料包装要求
包装材料要求
火锅底料包装材料应选用无毒、无害、环保的食品级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确保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包装标识要求
火锅底料包装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单位等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和查询。
包装方式要求
火锅底料包装应采用密封、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方式,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品质。
火锅底料运输和储存要求
运输要求
火锅底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污染、防碰撞等措施,确保产品不受损害。
储存要求
火锅底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避免光直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0-10℃之间,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
DBS50/022-201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火锅底料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有助于提高火锅底料的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火锅底料生产者和销售者应严格遵守该标准,确保消费者吃上安全、健康的火锅底料,消费者在购买火锅底料时,也应关注产品是否符合标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