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28-2022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发布,引领绿色养殖新篇章,该规范详细规定粪肥还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助力奶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粪肥处理问题愈发凸显,为了促进绿色养殖,提升粪肥资源的转化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我国正式发布了DB34/T 4128-2022《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本文将从规范内容、实施意义以及具体实施建议等方面对DB34/T 4128-2022进行深入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范旨在规范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技术管理,涵盖了粪肥的生产、运输、储存、施用等各个环节。
粪肥还田原则
- 安全环保:确保粪肥还田过程不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
- 高效经济:提高粪肥还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 科学合理:遵循农业科学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施用粪肥。
粪肥还田技术要求
- 粪肥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 粪肥运输:采用封闭式运输工具,防止粪肥泄漏。
- 粪肥储存:选择适宜的储存设施,防止粪肥变质。
- 粪肥施用: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等因素,科学制定粪肥施用计划。
实施意义
- 提高粪肥资源化利用率:通过规范粪肥还田技术,提高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降低粪肥处理成本。
- 减少环境污染:规范粪肥还田技术,降低粪肥还田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 促进绿色养殖:推动奶牛养殖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建议
- 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对DB34/T 4128-2022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场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农民对规范的认识。
-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规模奶牛养殖场采用规范粪肥还田技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 强化技术保障:建立健全粪肥还田技术机制,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
- 推广先进技术:鼓励研发和推广粪肥还田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粪肥还田的效率和效果。
DB34/T 4128-2022《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规范,我们有信心实现粪肥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奶牛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谱写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