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32-2022 毛豆栽培技术规程》旨在通过标准化途径,提高毛豆产量与品质,规范栽培技术,推动毛豆产业健康发展。
毛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毛豆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与完善,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民朋友们开展毛豆种植,提升毛豆的产量与品质,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毛豆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132-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毛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毛豆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132-2022)涵盖了毛豆的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该规程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毛豆种植,旨在提升毛豆产量与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毛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品种选择
-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从而提升产量和品质。
- 选择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 选择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品种,如高产、优质、早熟等。
播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春季3月至4月进行播种。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约为30-40公斤。
-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
田间管理
- 肥水管理:毛豆生长过程中,需适时施肥、浇水,一般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亩施用量为30-40公斤,水分管理要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杂草与毛豆竞争养分和水分。
- 植株调整:适时摘心、打顶,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 防寒保暖:在低温霜冻天气,可采用覆盖薄膜、喷洒防冻剂等方法进行防寒保暖。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毛豆易患疫病、纹枯病等病害,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
- 虫害防治:毛豆易受豆象、豆飞虱等虫害侵害,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收获
- 收获时间:毛豆成熟后,应及时收获,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或机械收获,确保毛豆完整、无损。
- 收获后的处理:收获后的毛豆要及时晾晒、脱粒、储存,以延长保质期。
《毛豆栽培技术规程》(DB34/T 4132-2022)为我国毛豆种植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技术指导,通过遵循该规程,农民朋友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毛豆种植,提高产量与品质,为我国毛豆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