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读了DB33/T 2481-2022标准,探讨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排泄物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保障公众健康。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产品在民众日常饮食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畜禽排泄物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DB33/T 2481-2022《畜禽排泄物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DB33/T 2481-2022标准概述
DB33/T 2481-2022标准明确了畜禽排泄物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推荐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进行检测,该方法以其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宽线性范围以及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步骤而受到青睐,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测定畜禽排泄物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
标准适用范围及方法原理
适用范围
DB33/T 2481-2022标准适用于各种畜禽排泄物(包括尿液、分泌物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涵盖了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啉等多种磺胺类药物。
方法原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是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技术,具备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相色谱对样品中的磺胺类药物进行分离,再通过串联质谱进行检测和定量。
标准检测步骤
样品前处理
对畜禽排泄物进行混合、均质化处理,加入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过离心、过滤等步骤,最终得到待测样品。
液相色谱分离
将待测样品注入液相色谱仪,通过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根据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保留时间,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和梯度洗脱条件,实现不同磺胺类药物的分离。
串联质谱检测
分离后的磺胺类药物进入串联质谱仪,通过离子源电离产生带电的离子,选择合适的碰撞能量,使离子发生碰撞,实现质谱检测,根据质谱图,确定磺胺类药物的种类,并进行定量分析。
标准应用探讨
食品安全
DB33/T 2481-2022标准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畜禽排泄物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
该标准有助于监测畜禽养殖过程中磺胺类药物的排放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与教学
DB33/T 2481-2022标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技术参考,有助于提升我国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水平。
DB33/T 2481-2022《畜禽排泄物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