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2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关注豆芽工业化生产卫生规范,自2011年起实施至2021年,该标准旨在提升豆芽生产卫生水平,规范生产流程,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豆芽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豆芽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其工业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为了确保豆芽产品的质量安全,规范豆芽工业化生产流程,我国于2011年正式发布了DB31/2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工业化生产卫生规范》,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豆芽工业化生产卫生规范,2011-2021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展与实施历程,豆芽工业化生产卫生规范,2011-2021年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展与实施历程,食品安全,豆芽生产,第1张

制定背景

豆芽因其高营养价值、脆嫩口感和易于消化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豆芽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操作不规范等因素,豆芽产品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为加强豆芽工业化生产的监管,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相关部门于2011年制定了DB31/2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豆芽的工业化生产,涵盖了处理、发芽、清洗、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具体内容包括:

  1. 适用范围: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豆芽的工业化生产,包括处理、发芽、清洗、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
  2. 术语和定义:对豆芽、处理、发芽、清洗、包装、储存、运输等关键术语进行定义,确保各环节操作规范。
  3. 生产场所:要求生产场所具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通风、排水、防鼠、防虫等,确保生产环境清洁。
  4. 处理:对豆芽进行筛选、消毒、浸泡等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5. 发芽: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芽,控制发芽时间,防止豆芽变质。
  6. 清洗:对豆芽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农药残留,确保豆芽卫生。
  7. 包装:要求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包装标识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8. 储存: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储存豆芽,防止豆芽变质。
  9.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豆芽的卫生,防止污染。

实施效果

自DB31/2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实施以来,我国豆芽工业化生产得到了有效规范,豆芽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环境改善:生产场所卫生设施得到完善,有效降低了豆芽产品污染风险。
  2. 质量保障:处理环节的规范,确保了豆芽质量,为豆芽优质生长奠定基础。
  3. 质量提升:清洗、包装、储存等环节的规范,提高了豆芽产品的卫生质量。
  4. 消费者信心增强:豆芽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消费者对豆芽产品的信心。

DB31/2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豆芽工业化生产卫生规范》的实施,对我国豆芽工业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执行力度,确保豆芽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豆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