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146.2-2022 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第2部分》详细解析了食品快速检测的日常要点,包括检测流程、方法、质量控制及结果判定等,旨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确保民众健康,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 第2部分:日常检测》(以下简称“规范”),本文将围绕DB4401/T 146.2-2022规范,对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第2部分:日常检测进行深入解析。

DB4401/T 146.2-2022 食品快速检测规范,日常检测关键要点解读,DB4401/T 146.2-2022 食品快速检测规范,日常检测关键要点解读,2022,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第1张

DB4401/T 146.2-2022规范是我国首个针对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流程,提升检测质量,确保食品安全,该规范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则,第二部分为日常检测,第三部分为应急检测。

日常检测要点

检测机构资质

根据规范要求,食品快速检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校准证书、检测人员资格证书等,检测机构需严格按照资质认定范围开展检测工作。

检测人员要求

检测人员应满足以下条件:

  1. 拥有相关专业学历或丰富的工作经验;
  2. 熟悉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规范及检测方法;
  3. 掌握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操作技能;
  4. 持有相应的检测人员资格证书。

检测项目

日常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农药残留:针对蔬菜、粮食等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2. 兽药残留:针对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进行兽药残留检测;
  3. 重金属: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4. 微生物: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5. 污染物: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

检测方法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适用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检测;
  2. 免疫层析法:适用于微生物、污染物等检测;
  3. 比色法:适用于重金属、污染物等检测。

检测流程

  1. 样品采集:按照规范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 样品预处理: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提取、净化等;
  3. 检测:按照检测方法进行样品检测;
  4.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5. 记录与报告: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形成检测报告。

质量控制

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

  1. 仪器设备校准与维护;
  2. 试剂和标准品管理;
  3. 检测方法验证;
  4. 内部质量控制;
  5. 外部质量控制。

DB4401/T 146.2-2022规范为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检测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个人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做好日常检测工作,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