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576-2022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详细解读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青贮玉米作为一类高品质的饲料作物,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备受养殖业关注,为规范青贮玉米的生产流程,提升其品质与产量,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将深入解读DB21/T 3576-2022《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并探讨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DB21/T 3576-2022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21/T 3576-2022是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它详细规定了青贮玉米从品种选择到收割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青贮玉米的生产效率、保障饲料供应、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解读
品种选择
依据DB21/T 3576-2022规程,青贮玉米品种需具备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口性好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养殖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播种
播种通常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前需进行土地整理和施肥,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播种量需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2-3公斤。
施肥
青贮玉米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高,施肥应遵循“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肥、磷肥、钾肥需配合施用,追肥一般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以氮肥为主。
灌溉
青贮玉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应保持土壤湿润,灌溉需根据土壤墒情、天气状况和植株生长阶段合理进行,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
病虫害防治
青贮玉米常见病虫害包括玉米螟、纹枯病、锈病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化学防治等。
收割
青贮玉米收割时间一般在籽粒乳熟期至蜡熟期,收割前需关注植株生长状况,确保青贮品质,收割后要及时晾晒、压实,防止霉变。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生产效率
遵循DB21/T 3576-2022规程,合理选择品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可以提高青贮玉米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保障饲料供应
遵循规程进行青贮玉米栽培,可以保障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青贮品质
规程中规定的收割、晾晒、压实等环节,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品质,保证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推广应用
DB21/T 3576-2022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我国青贮玉米产业的整体水平。
DB21/T 3576-2022《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青贮玉米生产效率、保障饲料供应、提高青贮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推动我国青贮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